学校酸碱中和池内通过pH控制仪,利用计量泵准确投加一定量NaOH水溶液,调节pH值至8~9之间,在碱性条件下,废水中的酸被中和,铁、镉、铜、锰、镍、铅、铬等重金属离子则与OH-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沉淀。
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同类污水处理技术的综合分析,特别是结合同类工程的实际经验,中和池采用“酸碱中和调节+沉淀+重金属捕捉+光催化反应+微电解+消毒+多介质过滤”工艺进行污水处理。
学校酸碱中和池原理:
1、沉淀池:
污水经酸碱中和调节处理后部分溶解生成沉淀,该沉淀连同污水中原有悬浮在沉淀池中实现泥水分离,充分实现泥水分离,确保悬浮物指标的达标。
2、氧化池:
由于本项目污水为检测中产生的废水,污水中含有一定量的致病微生物,本方案通过设置氧化池并加入臭氧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。
3、活性吸附装置:
经处理后的废水后进入活性吸附装置,尚未被去除的悬浮物、微量金属及极少量的有机物等,一部分通吸咐、截留等物理、化学作用等去除,另一部则被附着在滤料上的微生物膜中的厌氧、好氧及兼性菌等降解去除,活性炭截留吸咐,与微生。
通水后,学校酸碱中和池内会形成无数的微电池,在其作用空间构成一个电场。在处理中产生的新生态[H]、Fe2+等能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,比如能有色废水中的有色的发色基团或助色基团,甚至断链,达到降解脱色的作用。